湖南法治报(通讯员 向永华)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大会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为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双峰县司法局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以更强的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确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的好答卷。
一、牢牢把握根本遵循,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在抓制度落实、保改革发展、强统筹协调上谋篇布局,推进依法治县取得新成效。落实“一规划两方案”,紧扣“2021-2025”法治建设任务,坚持法治双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强化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依法治县办职能,推动全面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在双峰落实到位。
二、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法治建设的要求,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2020年被评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县。要着重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多元化解行政争议上求突破。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推动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多渠道化解行政争议,扎实做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后半篇文章”,规范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提高依法决策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
三、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更好满足法律服务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已建立了1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523个公共法律服务点,同时,如法网、12348法律服务热线开通,实体、网络、热线平台同时并行,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申请法律援助、进行法律咨询等。要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为导向,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发展,由“普惠均等”向“优质精准”提升。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以县、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为平台,高度集成司法行政各项业务,打造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要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建立弱势群体法律援助数据库,将全县的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特殊人群都纳入援助数据库,实现法律援助与弱势群体“一键通”,为其申请法律援助提供简化手续等便利,切实提升法律援助案件满意率。要进一步优化公证服务水平,简化办证流程,积极主动为群众在继承、证明事项提供服务。要定期安排律师到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值班,就地开展法律服务;开展送法入户,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送至群众家门口;依托智慧矫正,使群众通过申请实现远程探监,解决服刑人员家属探监难的问题。
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积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近年来,双峰县司法局坚持法治惠民、多元共治,法治文化载体推陈出新,全县共建有法治文化广场、长廊105个,法律书屋366家,法治宣传专栏280多个。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不断加强,目前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省级“依法办事示范窗口”27个。要大力增强全民法治素养,推进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完善普法机制,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习内容,把“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到实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创新普法模式,加大新媒体建设和应用力度,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渗透力和针对性。坚持法治惠民,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深受欢迎的法治宣传活动,注重解决群众权益保障等现实问题。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责编:王彩英
来源:湖南法治报